漕河涇開發區自成立之初就積極進行體制創新,漕河涇開發區產業園區,實行“人大立法、政府管理、公司運作”的獨特管理模式,是全國為數不多的不設管委會企業化運作的開發區。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發展總公司成立于1988年7月,歸口上海市國資委系統,為臨港集團下屬核心企業。根據1990年上海市人大通過的《上海市漕河涇新興技術開發區暫行條例》,總公司負責漕河涇開發區的開發、建設、經營、管理、協調和服務,并行使市政府授權的開發區部分管理職能。
漕河涇開發區產業園區怎么樣?近年來,公司作為漕河涇開發區“環境建設者、產業推動者、服務提供者”的角色定位更加清晰明確。漕河涇開發區產業園區,公司抓住國家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服務經濟的機遇,服從服務于上海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加快實施漕河涇開發區品牌戰略,“漕河涇”已成為從事開發區工業地產開發、產業集聚、園區管理的優質品牌,象征著優質的投資環境,完善的園區服務體系和良好的科技創新氛圍,高新技術產業和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的集聚。
目前,漕河涇開發區擁有中外高科技企業及研發、服務機構3600多家,其中81家世界500強跨國公司設立136家高科技企業,已經形成了以電子信息為支柱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環保新能源、汽車研發配套為重點產業,高附加值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產業的“1+5+1”產業集群框架。
尤為難得的是,在經濟強勁增長的同時,開發區產業結構繼續優化,三產收入達2430億元,同比上升13.9%,占到開發區總收入的3/4。行業布局也更加均衡,重點行業發展穩定,第三產業增加值完成943億元,同比上升16.3%。項目引進平穩且保質保量,進口、出口總額也分別同比增長26.4%和6.6%。
漕河涇開發區怎么樣?開發區地跨徐匯、閔行兩區,總公司與所在行政區聯手,探索“區區合作”共建機制。長期以來,在招商引資、財稅落地、市政建設、環境保護、區域管理等方面緊密協作,以經濟發展為紐帶,以協議為形式,以平臺為抓手,實行功能互補、利益共享形成了長期的良好的區區合作關系。
2017年園區經濟指標繼續全面上揚,所有關鍵指標均錄得兩位數以上增長,其中地區生產總值完成1133億元,同比上升14.3%,營業收入3240億元,同比上升10.5%;利潤總額316億元,同比上升14.5%;進出口總額96億美元,同比上升14.8%;稅收總額140億元,同比上升33.3%,發展勢頭十分強勁。
漕河涇開發區是同時具備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國家級出口加工區三重功能的開發區,現規劃面積14.28平方公里。歷經33年發展,漕河涇開發區依托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區位優勢,不斷加快自身產業結構調整和創新發展步伐,對上海創新轉型發展起到了窗口示范和輻射帶動作用。與此同時,漕河涇開發區作為上海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科技創新中心依托的六大重要承載區之一,是目前國家級開發區中發展速度快、單位面積投入和產出高的區域之一。
漕河涇開發區怎么樣?成立于1988年,依托上海國際化大都市的區位優勢,以電子信息為支柱產業,新材料、生物醫藥、高端裝備、環保新能源、汽車研發配套為重點產業的技術產業開發區。
漕河涇開發區產業園區